《光》学案
- 资源简介:
约5820+4510字。
光
诗海拾贝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读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首联即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
颔联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颈联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
尾联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
杨必(1922-1968),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解放后在国际劳动局担任英语翻译,1952年院系调整,任教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68年因病去世。其翻译的《名利场》(英国萨克雷著)享有很高的声誉。
1979年,复旦大学外文系为杨必开了追悼会。对于她的死因,有人疑心是自杀。她姐姐杨绛不接受这种说法。她在忆文中这样说:“我知道阿必的脾气,她决不自杀。军医的解剖检查是彻底的,他们的诊断是急性心脏衰竭。”但是复旦大学外文系的同事知道杨必是在受到迫害后自杀的。他们说,杨绛如是说,可能是因为她在北京不
……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模糊(mó) 模样(mó) 窒息(zhì) 怪诞(dàn)
B.雷霆(tínɡ) 杀戮(lù) 深邃(suì) 自恃(shì)
C.测度(dù) 过度(dù) 阴霾(mái) 臃肿(yōnɡ)
D.覆载(zài) 记载(zài) 纤细(xiān) 窸窣(sū)
答案 B
解析 A项“模样”的“模”应读mú。C项“测度”的“度”应读duó。D项“记载”的“载”应读zǎi。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罗唆 溃乏 影碟机 众口铄金 中流砥柱
B.防碍 蜿蜒 刹手锏 再接再励 营私舞敝
C.宫阙 朗颂 荧光屏 形消骨立 喧宾夺主
D.家俱 装钉 肇事者 杳无音信 相形见拙
答案 B
解析 A项罗唆—啰唆,溃乏—匮乏。B项防碍—妨碍,刹手锏—杀手锏,再接再励—再接再厉,营私舞敝—营私舞弊。C项朗颂—朗诵,形消骨立—形销骨立。D项家俱—家具,装钉—装订,相形见拙—相形见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顾炎武有一句人们有口皆碑的名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今人们借助飞机高铁纵横天下,却远远不及顾炎武一马一骡驮起书箧四处“采铜于山”。
B.舒女士希望得到医院的精神损失费、误工费、医药费等一系列赔偿;同仁妇科医院则称,不会为不情之请买单,希望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C.现在就必须着手实现湿地资源利用方式的科学化,使湿地资源利用具有充分的可持续性。若等到严重事态出现时再采取行动,那将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D.尽管文化产品的生产也是讲求“传承有谱系”,但我们不应以胶柱鼓瑟的态度来对待,不应在沉湎于古人所创造的辉煌时,却忘了他们所焕发的创造活力。
答案 D
解析 A项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本句误为“尽人皆知”之意。B项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本句用错对象。C项亡羊补牢:羊丢失了,才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