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11020字。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统”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答案】B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依据所学,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倡导“天下一家”“家国一体”的统一理念,故B项正确;A项主张实行分封制;C是皇帝制度的特点;D体现了“天人合一、以民为本”的思想。所以应选B。
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
【答案】B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材料“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的意思是责罚不孝的人,不得擅自改立太子,不得把妾立为正妻。其中的孝亲、维护嫡长子继承权、不承认庶妻(小妾)的地位,体现了宗法制的原则,故齐桓公维护的是宗法制。所以应选B。
3.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科举制度的成熟
C.贵族制度的衰落 D.专制皇权的强化
【答案】D
【解析】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依据所学可知,皇家和大臣家子女联姻,大臣的势力会变大,不利于专制皇权的统治。所以禁止与大臣的子女联姻,从而巩固皇权。从唐到明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强化。所以应选D。
4.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答案】D
【解析】考查唐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分别盛行于汉代和六朝时期,故排除A、B项;三公九卿制盛行于秦汉时期,故排除C项;材料“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指的是唐代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所以应选D。
5.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
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
【答案】A
【解析】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材料“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主张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从而看出其反对轮番而治。故A符合题意。B项是对材料的误解;C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有专门才能的人治理国家而不应该抽签选举,并未涉及到人文精神。所以应选A。
6.伯利克里(约公元前495年一公元前429年)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
A.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 B.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
C.受罗马帝国万民法的影响 D.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
【答案】D
【解析】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依据材料“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和“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