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教案8
- 资源简介:
约6170字。
教案
科目: 高一语文 主备人: 备课日期:
课 题 品质 计划 2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2013年
教学目标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
2、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
2、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3、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皆有灵魂,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席,它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使人不得安宁的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丧失等等。(周国平《灵魂的在场》)
灵魂即品质。它无关财富的多少,无关地位的高下,那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底层鞋匠身上展现的高贵品质。
二、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y,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三十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一直到1904年《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注意。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1932年,高尔斯华绥“因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品质》写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正音。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赊(shē)账 趿(tā)拉 蹙(cù)眉 时髦(máo)
褶(zhě)皱 脚趾(zhǐ) 诧(chà)异 断炊(chuī)
褐色(hè) 簇新(cù) 潜在(qián)
四、整体感知
1、迅速浏览全文(限时5分钟)
2、请学生概括小说内容(限50个字)
明确:拥有高超制鞋手艺的鞋匠格斯拉因不肯降低品质,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失败,最终饿死。
五、课文赏析
(一)为何以“品质”为题?
1、鞋匠格斯拉拥有高超的制鞋手艺你从何而知?(品鞋)
第二段: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