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郑州市 刘蓓
教学反思.doc
教学设计.doc
教学设计说明.doc
秋日私语.mp3
说课稿.doc
说课课件.ppt
作课课件.ppt
4.3角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郑州市第八十八中学
刘蓓
《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角》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三节,主要内容是角的概念、表示、单位和换算.
2、地位与作用
角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又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性质的基础上,由它们组成的新的几何图形.体现了几何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组合过程.同时,角的不同表示方法,及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使学生看到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体现了数学的发散性和严谨性.
二、学习目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第31页显示本节课的要求为:理解角的概念;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下面我将从知识分类、认知水平、学科内涵三个维度对课标进行分:
依据行为动词,从能力层次将课程标准再分解: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等问题情景的引入,认识角的静态定义和动态定义,实现从实物—图形的抽象过程;
2、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综合描述角,逐步培养符号意识;
3、通过观察量角器、类比的学习方法,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对点、线、角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只是直观经验,对于角的定义和多种表示方法并未作深入研究;
2、能力基础
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有着一定的学习经验及活动经验,形成了较好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并能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探究;
3、困难预设
将实物抽象成图形,再从图形抽象成符号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对于刚刚接触几何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学生的符号意识比较薄弱,,规范使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能力相当欠缺,因此,如何在不同环境下正确表示角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
四、教学策略分析
1、遵循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我采用:引入概念—形成概念—辨析概念—应用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