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共24个专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不等式(组).doc
等腰三角形.doc
点线面角.doc
二次函数.doc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doc
反比例函数.doc
分式与分式方程.doc
概率.doc
函数与一次函数.doc
频数与频率.doc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doc
全等三角形(包括命题).doc
三角形的边与角.doc
实数.doc
统计.doc
图形的展开与叠折.doc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doc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doc
有理数.doc
与函数有关的压轴题.doc
与特殊四边形有关的压轴题.doc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doc
整式与因式分解.doc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doc
不等式(组)
一、选择题
1. ( 2014•广西贺州,第7题3分)不等式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 先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然后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即可
解答: 解: ,解得 ,
故选:A.
点评: 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向右画;<,≤向左画),数轴上的点把数轴分成若干段,如果数轴的某一段上面表示解集的线的条数与不等式的个数一样,那么这段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几个就要几个.在表示解集时“≥”,“≤”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要用空心圆点表示.
2. ( 2014•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第10题3分)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
A. 1cm<AB<4cm B. 5cm<AB<10cm C. 4cm<AB<8cm D. 4cm<AB<10cm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 设AB=AC=x,则BC=20﹣2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
∴设AB=AC=xcm,则BC=(20﹣2x)cm,
∴ ,
解得5cm<x<10cm.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014年云南省,第3题3分)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
A. x> B. ﹣1≤x< C. x< D. x≥﹣1
考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 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即可.
解答: 解: ,由①得,x> ,由②得,x≥﹣1,
故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 .
等腰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2014•山东枣庄,第12题3分)如图,△ABC中,AB=4,AC=3,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AD于F,交AB于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 )
A. B. 1 C. D. 7
考点: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 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知三角形AG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F为GC中点,再由已知条件可得EF为△CBG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EF的长.
解答: 解:∵AD是其角平分线,CG⊥AD于F,
∴△AGC是等腰三角形,
∴AG=AC,
∵AB=4,AC=3,
∴BG=1,
∵AE是中线,
∴BD=CD,
∴EF为△CBG的中位线,
∴EF=BG=,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2014•山东潍坊,第9题3分)等腰三角形一条边的边长为3,它的另两条边的边长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 -12x+k=O的两个根,则k的值是( )
A:27 B:36 C:27或36 D:18
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3为底或腰不能确定,故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3为腰时,其他两条边中必有一个为3,把x=3代入原方程可求出k的值,进而求出方程的另一根,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出的值是否符合题意即可;②当3为底时,则其他两条边相等,即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由△=0可求出k的值,再求出方程的两个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分两种情况:
①当其他两条边中有一个为3时,将x=3代入原方程,得32-12×3+k=0,k=27
将k=27代入原方程,得x2-12x+27=0,解得x=3或9.3,3,9不能够组成三角形;
②当3为底时,则其他两条边相等,即△=0,此时144-4k=0,k=36.
将k=36代入原方程,得x2-12x+36=0,解得x=6. 3,6,6能够组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解答时要注意分类讨论,不要漏解.
点线面角
一、选择题
1.(2014山东济南,第2题,3分)如图,点O在直线AB上,若 ,则 的度数是
A. B. C. D.
【解析】因为 ,所以 ,故选C.
2.(2014•四川凉山州,第2题,4分)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考点: 对顶角、邻补角
分析: 根据对顶角的特征,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 解:A.∠1、∠2没有公共顶点,不是对顶角,故本选项错误;
B.∠1、∠2两边不互为反向延长线,不是对顶角,故本选项错误;
C.∠1、∠2有公共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是对顶角,故本选项正确;
D.∠1、∠2两边不互为反向延长线,不是对顶角,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熟记对顶角的图形特征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题,比较简单.
3.(2014•襄阳,第7题3分)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 所有的实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B. 等角的补角相等
C. 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0,负无理数 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考点: 命题与定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对A进行判断;
根据补角的定义对B进行判断;
根据无理数的分类对C进行判断;
根据线段公理对D进行判断.
解答: 解:A、所有的实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所以A选项的说法正确;
B、等角的补角相等,所以B选项的说法正确;
C、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所以C选项的说法错误;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D选项的说法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