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统一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5题,约15150字。
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
2014.11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关于右侧文物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同期文物有“后母戊鼎” B.可为研究籀文提供素材
C.牛耕时代来临的重要例证 D.反映出青铜制造工艺水平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金属冶炼业
【解析】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而图中文物是商王武丁时期,故A项正确;籀文指的是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与图中文物时代不符,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牛耕,故C项错误;图中文物是石牛,不是青铜器,故D项错误。
【答案】A
2.“师尚父(即吕尚、姜尚)谋居多。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该材料反映出( )
A.王族身份,守土封疆 B.大兴礼乐,有序尊卑
C.镇守疆土,藩屏王室 D.尊王攘夷,称霸诸侯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姜子牙因功而封于齐国,并非王族身份,故A项错误;B项与题干“因其俗,简其礼”的做法相矛盾,故B项错误;从“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镇守疆土,藩屏王室,故C项正确;尊王攘夷,称霸诸侯是在齐桓公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3.唐朝宰相杜佑曾评论道:“周之兴也得(姜)太公,齐之霸也得①,魏之富也得②,秦之强也得③,……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下列填写准确的是( )
A.①管仲②吴起③韩非 B.①庄周②孙武③孙膑
C.①孟轲②墨翟③荀况 D.①管仲②李悝③商鞅
【考点】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商鞅变法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管仲相齐使齐国成为春秋首霸,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变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而秦国的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4.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
A.儒家B.法家 C.道家D.墨家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克己复礼)[p;.@com]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该思想家主张遵守传统礼乐制度,这与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相符,故A项正确;法家主张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C、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