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小题,约5770字。
山西大学附中
2014--201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考查时间:90分钟) (考查内容:必修一1—5课)
本卷分为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小李是我们中的一员,爱网络、爱篮球、爱学习,也爱享受生活。回答1-3题。
1. 小李在网上花100元购买了一张中职篮全明星赛的球票。这里的“100元”充当了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2. 小李在购票网站填写相关资料,确认购买信息后,篮球赛的球票费用从他的银行卡账户扣除了。这种通过银行卡结算的方式
A. 增加了赛会主办方的利润 B. 提高了消费者的地位
C. 降低了该商品的价值 D. 方便了双方的交易
3. 想当学霸的小李下载了一款手机软件,有学习监督、我要早睡、我要早起等功能。学习时玩手机,软件会有严厉提示,如“请不要放弃治疗,好好学习你还有救!”。如果放弃学习,软件会自动在社交网络上发令人尴尬的状态,被好友鄙视。这款手机软件的诸多功能属于商品的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价格 D. 科技含量
4.货币在商品流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对于货币的正确认识是( )
A.货币只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B.货币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货币
C.有商品交换,就有货币 D.货币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5.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两个人在同一家商店砍价买同一种商品,不会砍价的人往往买得贵一些。这说明商品价格( )
A.是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决定的 B.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是在市场中形成的 D.有时高,有时低,具有不确定性
6.现实生活中,我们多数人都要拿人民币到市场上购买所需的商品与服务。如果要保持人民币的购买力稳定,就必须使人民币的发行量符合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②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④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7.一旦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要,就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下列选项中,最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的货币形式是( )
A.贝壳 B.金属铸币 C.纸币 D.金银条块
8.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就会( )
①引起物价上涨 ②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③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 ④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