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15届高三11月五校联考历史试题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7760字。
衡阳市2015届高三11月五校联考
(衡南一中、衡阳一中、祁东二中、岳云中学、衡阳市一中)
历史试题卷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的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的嬗变。在此,“制度的重新构建”指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 B.重新确立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族关系
C.巩固华夏国家的礼制 D. 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
2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史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3. “公元前一世纪……为了增加政府的新血液,仿效战国时代‘招贤’办法,命高级官员和地方政府推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人士,政府中非贵族血统的官员群遂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士大夫阶层。”这里的“招贤”办法是
A.世官职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4《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5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是指
A 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 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6.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朝代更替,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该观点强调的是:
A.三民主义思想存在缺陷 B.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
C.革命实际没有推动社会重大进步 D.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7.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其中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凡被法院定罪的人,国王不能随意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