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00字。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六大置疑角度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 于海生 029200
2004年高考全国有15套试卷,自然也就有了15道诗歌的鉴赏题。从命题来看,选材出现了多元化,无论在诗歌的样式上,还是诗歌的内容上,都有较大的突破。在命题形式上样式更加多元化,可谓百花齐放。为了方便考生准确复习,笔者结合2004年高考卷的试题对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加以归纳解析。
一、 从重点词语处置疑。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才能较为准确地鉴赏诗歌。因而,理解重点词语便成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在今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三种置疑样式:
(一)直接分析所提供的关键字词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浙江省卷16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道试题很明了,直接从“空”字置疑,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往往要联系前后句的关系,也要联系诗的意境,因为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而某个字词有关联着意境,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根据诗意可知这一“空”字写尽了抒情主人公心中的苦苦等待之情,点化了“有人楼上愁”的“愁”之所在,传达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绵绵之思,因而可作答为:“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二)找出关键字进行赏析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福建卷16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分析】: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根据诗意可知,“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三)比较统一诗句中两种版本中出现的不同字的优劣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湖北卷16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诗歌鉴赏是一种个性化的再创造,这样置疑,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各抒己见,发挥再创造。这两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可以说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也可以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