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七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9/29 10:09: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52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口技》
  一.解释加点的字
  1 施八尺屏障(设置,摆放)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
  3.宾客意稍舒(放松)4.曳屋许许声(拉)
  5.众宾团坐(通“座”,座位)6.妇抚儿乳(喂奶)
  7.变色离席(脸色)8.妇拍而呜之(发出呜呜的哄孩子的声音)
  二.辨析加点字的含义
  1.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2.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   儿含乳啼(名词“乳头”)
  3.指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4.绝以为妙绝(副词“极”“很”)
   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群响毕绝(动词“断”“消失”)
  三.解释加点字的古今含义
  1.虽人有百手古:即使今:虽然2.不能名其一处也古:说出今:名字
  3.两股战战古:大腿今:屁股4.几乎先走古:跑今:行走
  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答:课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两个方面:表演者和听众。一方面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另一方面侧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在描写过程中,都是先写表演,后写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
  2.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
    答:表明口技不是靠其它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其目的,全在于赞美表演者技艺之高。篇末再次交代道具的简单,与开头相照应,与文中复杂的声音对比,赞美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3.全文是如何以“善”字统领全文的?
   答:全文紧扣表演的“善”,既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来正面突出口技表演的“善”,又用众宾反应来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善”;既有作者简要的评论,画龙点睛地赞美口技表演的“善”;又有意味深长的开头与结尾以道具的简单来反衬口技表演的“善”。
  五.课内语段阅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释词、划节奏
  间(夹杂)奋(扬起,举起)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妇∣亦起大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