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9/27 16:13: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320字,含学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 《史记》选读]9《垓下之战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人物形象
  2、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在他们身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陋室铭》中所表现的安贫乐道的情操,《岳阳楼记》所展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取向,《捕蛇者说》流露的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出师表》呈现的对国家的耿耿忠诚……这些所学过的古代优秀作品无一不给我们以精神滋养,人格启迪,可以说,古代文学作品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大人格,大魅力的一个载体。我们通过这个载体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人格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浩然之气。
  今天,我们通过《垓下之战》去感受项羽的浩然之气。
  二、作者、背景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86?),宇子长,阳夏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作太史令。司马迁10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诵读古文,曾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青年时代曾两次漫游祖国,走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足迹几遍全国。他饱览名山大川,收集传说史迹,考察风土人情,接触下层人民,积累了珍贵的史料。父死后,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开始《史记》的写作。五年后,因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遭受腐刑。三年后被赦,担任中书令,他发愤著书,经十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
  《史记》记述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有12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30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70列传(为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另外还有少数列传为国史和少数民族史),10表(是多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8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计52万多字,不论在文学还是史学方面,司马迁都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宋人郑樵评曰:“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唯有此作。”鲁迅评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美的一篇。全文主要描写了三大战役,巨鹿之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良机,埋了悲剧的种子;垓下之围,慷慨悲歌,留下末路英雄之悲怆。课本节选了第三战役的部分文字。
  三、写作背景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出身楚国贵族。秦二世元年(前209),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项羽率兵破釜沉舟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