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967字。
05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安徽省中考规定的必考篇目)
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4.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4分)
5.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3分)
二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句中加点词。(3分)
(1) 日出而林霏开。 霏:___________
(2) 觥筹交错。 觥:___________
(3)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以为妙绝 往来而不绝者
B.中轩敞者为舱 射者中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无丝竹之乱耳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至于负者歌于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6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__、太守宴、___________和 四个场景。(用原文回答) (3分)
三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三峡》的作者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 代文学家。(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