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中考复习——《唐雎不辱使命》
- 资源简介:
约16880个字。
2014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中考复习《唐雎不辱使命》
一、 文学常识
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2.关于唐雎: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
二、字词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 (说——悦,高兴)
故不错意也 (错——措,放置,安放)
仓鹰击于殿上 (仓——苍,青色)
2.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虽然,受地于先王
否,非若是也
长跪而谢之曰
3.词语活用现象。
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
请广于君 (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4.一词多义
徒┍ 免冠徒跣 (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 徒以有先生也 (仅仅,只)
惠┍ 大王加惠 (恩惠)
┕ 汝之不惠 (聪明)
三、词语解释
1. 不辱使命辱没、辜负2. 易安陵交换3. 其许寡人答应
4.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5. 甚善好6. 虽然,受地.. 虽然这样
7. 弗敢易不;交换8. 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9. 故不错意也所以;错通“措”10. 请广于君扩充11. 逆寡人者违背
12. 轻寡人与轻视13. 非若是也像;这样14. 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15. 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16. 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17.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18. 布衣平民
19. 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20. 以头抢地耳撞;罢了
21. 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22. 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23. 仓鹰通“苍”
24. 休祲吉凶的征兆25. 若士必怒如果26. 缟素穿丧服
27. 色挠变了脸色;28. 挠,屈服29. 谢之道歉
30. 寡人谕矣明白,懂得31. 徒以有先生也只是因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局限性拿它来交换。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翻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翻译: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