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6340字。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计50分)
一、 选择题(本题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 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不
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纸上)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非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 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3.春秋前期,齐国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鲁国也实行“初税亩”,履亩而税,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两大改革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 直接导致了井田制退出中国历史 B.最终确立了本国的封建制度
C.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 使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4.“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
A.反映了秦时税赋过重的情况 B.描述了秦朝商鞅变法的情况
C.肯定了土地私有的积极意义 D.指出了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
5.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
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l件。这是由于
A.南方旱涝灾害严重 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C.南方成为统治中心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6.2013年3月22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首访俄罗斯,并对非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行,他们的穿着引起服装界的轰动。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服装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周以后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丝国”称号
B.唐代的缂丝技艺使服饰极具艺术神韵
C.随着棉纺织技术的推广元明时期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D.明代后期棉布的流行使其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7.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
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
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个体手工业
8.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说明了
①经商的人很多②唐朝时对市有一定的管理限制③唐朝时期商业繁荣④唐朝时的市有时间限制
A.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9.与“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