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设计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4/18 21:35: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190个字。

  《醉翁亭记》教案(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朗读、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教学重点)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
  4、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教学难点)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时1
  教学要点: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
  初步理解文章内容。3、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简介欧阳修及写作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一)读准字音。
  滁chú  壑hè  琅琊lánɡ yá  潺chán 酿niànɡ  僧sēng 辄zhé  暝mínɡ
  朝而往zhāo   伛偻yǔ lǚ蔌sù 觥筹ɡōnɡ chóu  翳yì    霏fēi 洌liè   弈yì
  (二)读准句读。
  (三)读懂词意。
  环(环绕,包围。)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秀丽)者;
  泻(飞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名(给……命名)之者谁;饮少辄(就)醉;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
  得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太守归(回家)而宾客从(跟从)也;
  吾谁与归(归依);云归(聚集)而岩穴暝;
  野芳(香花)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荣滋长)而繁阴;
  至于负者(背着东西的人)歌于(在)途;山肴(野味)野蔌(菜蔬); 
  宴酣(尽兴的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
  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其间者;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太守谓(是)谁?
  (四)读懂句子,翻译课文。
  (五)读懂层意。
  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