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4660字。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东丰二中 曲莹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教学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感受诗歌主旨思想。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了解历史人物,关注历史人物,思考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点拨-研讨式。
尽可能找诗歌的精彩处与学生的兴趣点相交汇的部位设疑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性感受与领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世人皆爱美,中国人尤其如此,不论古人还是今人,都爱评美,于是乎便有了古人传说中的四大美女。据说他们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容。那中国的四大美女都指的是谁?
闭月——貂禅,羞花——杨玉环,
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
美女就一定有好的命运和归宿吗?中国有句老话“自古红颜多薄命”,比如《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四大美女中的杨贵妃。再比如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今天让我们踏着预习的脚步,一起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看看昭君的一生又是怎样的…… 板书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二、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找学生有感情朗读 4、男女生齐读。
三、鉴赏诗歌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题目就是诗歌的眼睛。首先我们来看题目,“咏怀”二字可见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那么什么是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鉴赏咏史怀古诗。我们就要明确鉴赏思路。板书 鉴赏思路。那第一步我们该做什么呢?首先就要从诗歌描写的古人、古事入手,那么我们就简单概括,第一步:弄清史实。板书
1、这首诗歌描写的主人公是谁? 王昭君
2、大家都熟知“昭君出塞”的故事,在这首诗歌中哪两联诗是描写王昭君的一生的命运?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3、下面我们就分为四组,结合书下注释,每组讨论一句,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这几句都写了什么史实?
“一去紫台连朔漠” “一”代表是昭君一人。“去”离开。离开的是什么地方呢?“紫台”。“紫台”指的是汉宫。“朔漠”指的是北方的大漠。这句就讲了昭君离开汉宫到北方大漠,讲述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