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3830字。
全国中小学“教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作者及诗的大意。
(二)、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 教学课题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把握王昭君的形象。
3、理解这首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4、掌握本诗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 教材分析
《咏怀古迹其三》选自普通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本诗是借王昭君的怨恨表达杜甫自己的怨恨,怨恨是诗眼,学生学会找诗眼,理解诗眼诗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
教学重点:从诗眼入手,了解诗的内容; 积累诗歌鉴赏的方法。
教学难点:诗歌蕴涵的寓意。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
理解古诗重在诵读,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采用了范读、跟读、美读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掌握文意,理解诗情,进而通过寻找诗眼,理解诗眼,把握全诗。
四、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走进了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知识积累】
(一)、杜甫生平:
【百度视频】唐之韵诗圣:
http://v.ku6.com/show/1Qp6eJt6Kx0Ya33I.html
(二)、相关背景:
【百度视频】动画片王昭君出塞: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8q3zL13Q5I/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共五首,每首各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