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A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7040字。
新余市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A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的山水观是( )
A.自然界中的山水都是有灵性的 B.重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C.有智慧的人才能懂得欣赏山水 D.将山水赋予德行重视教化作用
2.“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佛教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3.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其(君)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4.《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5.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B.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诉求
C.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6.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 公元前后开始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7.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 )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