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份试卷。
试卷类型:A 河北冀州中学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文)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1.4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B.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2、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
A.“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5、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琅琊刻石》中曾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全国的土地都归皇帝所有 B.名归皇帝,实为民众所有
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D.皇帝对全国有最高控制权
河北冀州中学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理)试题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题分数:60分 命题人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据考古发现,在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大批被砍去头颅的人骨架——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人性”,这说明了( )
①商代的统治具有残酷性的特点 ②商代政治具有神权和王权相结合的特点
③商代统治具有迷信色彩的特点 ④商代政治已初具宗法制的特点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4、宗法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实质是( )
A.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B.政治关系中的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
C.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
5、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6、秦庄襄王名楚,秦始皇称帝后,即下令将湖北楚州改称荆州。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秦汉之际的策士蒯彻,死后又因汉武帝刘彻即位,而在《史记》、《汉书》中,被称作蒯通。这些事情反映了( )
A.避讳现象从汉朝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