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中学2013-2014年高三历史一轮检测(三)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62题,约10440字。
2013——2014年高三历史一轮检测(三)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
1.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 B. 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
C. 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 D. 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
2.“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3.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孔子称赞其得意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孔颜之乐”,乐在何处:
A.以德治民的情怀 B.克己复礼的规范
C.中庸之道的得当 D.仁爱道义的操守
4.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
A. 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 弘扬和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5.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B.“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C.“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D.“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6.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反对君主专制
7.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8.从社会关系的视角看:《西游记》体现了“天上有人”,《三国演义》体现了“朝中有人”,《水浒传》体现了“道上有人”,这种艺术展现从本质上说明了
A.封建制度的衰落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D.重视个人主观能动性展示
9.据宋代笔记《醉翁谈录》记载“柳耆卿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