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00字。
高考标点符号命题“十大”热点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周东生
2004年,语文科《考试大纲》在时隔五年之后再度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考点列入高考语文考试范围。千万别小瞧了这不起眼的标点——从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抽样统计结果来看,2004年高考12份语文试卷(北京、上海两市使用的是单独的《考试大纲》,故未进行考查)中的标点符号题平均答对率仅为51.2%!为帮助来年的广大考生有针对性地做好这一考点的复习工作,笔者对1990-1998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和2004年的12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此类试题进行了分类研究,归纳出了标点符号题的“十大命题热点”。
热点一:概数中间加顿号。
表示概数的地方,中间不能加顿号。如: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1995年高考全国卷第5题A项)
该句中“三四里”是一个概数,表示大概距离,“三”和“四”之间不应该加顿号。所以,该项中“三”和“四”之间的顿号应删去。
热点二:非疑问句用问号。
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或正反词、选择问结构,但它们已充当了句子的某一成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而不是疑问语气,所以其后就不能再使用问号。如:
①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第5题D项)
②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的是水还是泪?(2004年高考全国卷(三)第5题B项)
①句中的“检察机关对那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