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4880字。
甘肃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下列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2.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它节日融合了。春节、中秋、清明等则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
A.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
B.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
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
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4.《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5.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者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主要原因是其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③结果是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④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根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
C.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D.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7.《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
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
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8.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
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