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8小题,约6840字。
山西大学附中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2月月考
生物试题
考查内容(必修一第4、5章)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A.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耗能的就是主动运输
B.依据物质浓度梯度,只要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就是自由扩散
C.依据是否需要载体,需要载体的运输就是协助扩散
D. 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
2.市场上流行的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它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理论上在较高浓度侧的所有细菌及不纯杂物、可溶性固体物和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不能渗入高精密的逆渗透膜,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逆渗透过程与渗透作用的差异是前者需要消耗能量
B.逆渗透膜也具有细胞膜的识别功能
C.逆渗透膜上有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控制有害物质
D.逆渗透膜祛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胜过生物膜,可放心饮用
3.右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
A.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
B.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4.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5.将从同一新鲜马铃薯块茎上取得的形状质量相同的薯条分为数量相等的四组,分别浸入Ⅰ~Ⅳ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 h后,溶液的质量变化百分率如表一所示。从四个不同的新鲜马铃薯块茎上,取得形状质量相同、数量相等的薯条分成①~④组,分别浸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 h后,薯条的质量变化百分率如表二所示。则表一所列的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开始时浓度最低的,以及表二所列的四组不同薯条中细胞液开始时浓度最低的分别是( )
表一 表二
溶液 Ⅰ Ⅱ Ⅲ Ⅳ 溶液 ① ② ③ ④
质量变化(%) +4 0 -2 -3 质量变化(%) +4 0 -2 -3
A.Ⅰ、① B.Ⅰ、④ C.Ⅳ、① D.Ⅳ、④
6.用一片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滴加有适量红墨水的0.3g/ml蔗糖溶液,用低倍镜观察装片中的苔藓的细胞,如右图所示状态。①、②会是什么颜色?如果想将位于右上方的一个细胞进一步放大观察,应该怎么操作?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① ② 操作的步骤
A 绿 无色 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换上平面镜
B 绿 红 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换上凹面镜
C 红 无色 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换上平面镜
D 红 红 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换上凹面镜
7.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