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ppt5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八年级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 资源大小: 2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2/26 16:06:0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26张。有教学设计,约1030个字。

  《登岳阳楼》教案(其一)陈与义
  教学目标: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在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深切感情。
  3、当堂背诵诗歌。
  4、培养学生喜欢读诗的习惯,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二、初读诗歌
  1、作者简介: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2、写作背景: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齐读诗歌。
  4、解释关键词:帘旌、徙倚、凭危、吊古
  5、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大致了解诗歌意思。PPT显示诗歌大意,学生齐读
  三、再读诗歌思考:
  1、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4、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5、“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6、“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
  7、从本诗看陈与义的律诗有什么风格?
  四、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