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ppt8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八年级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1.1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2/11 21:07:3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49张。有教案及练习,约6440个字。

  《杜甫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情感与价值观:
  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春望》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二、杜甫诗歌创作历程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望岳》
  (二)长安十年时期《哀王孙》《春望》
  (三)战乱流离时期“三吏”:《石豪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漂泊西南时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四、课文欣赏朗读
  1、配乐诗朗诵《春望》,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点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