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000字)
 单位;河北省望都县固店高中
 姓名:杨喜然
 【课前背诵】
 原文:
 膝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点拨:这首凝练、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劲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当年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相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概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蔽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紧凑。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充气足。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像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气。 
 【识记基本知识必备】
 一、生字
 轸(zhěn):①车后横木,借指车。②二十八宿(xiù)之一。③悲痛。
 墟(xū):原来有许多人聚集居住而现在已经荒废了的地方。
 饯(jiàn):①饯行。②浸渍(果品)。
 阿(ē):①大山。②屈从,迎合。
 凫(fú):野鸭。
 闾(lǘ):①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单位。②里巷的大门。
 筵(yán):①竹制的垫席。②酒席。③古人饮食宴会在席上,所以酒席叫“筵”。
 二、词语
 襟:名词作动词“以……为襟”。
 带:名词作动词“以……为带”。
 雾: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
 星: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
 美:俊杰。
 雅:崇高,美好。
 腾:使动用法。
 起:使动用法。
 穷:穷,极尽。
 屈:使动用法,“使……受屈”。 
 【基础知识必备】
 一、课文导读
 (一)学习目标
 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个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强化练习题】
 (100分		90分钟)
 一、基础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加粗词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翼轸(zhèng)		懿(yí)范		襜(chān)帷		萦(yíng)回
 B.多舛(chuǎn)		南溟(míng)		潦(liǎo)水		鹤汀(tīng)
 C.台隍(huáng)		雨霁(jì)		冈(gāng)峦		孤鹜(wù)
 D.帝阍(hūn)		睇(tì)眄		凫渚(zhǔ)		爽籁(lài)
 2.下面对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兹捧袂(这里)					敢竭鄙怀(完)
 B.时维九月(在)					序属(顺序)三秋
 C.旷其盈视(满眼)					躬逢胜饯(胜利)
 D.舸舰弥津(满渡口)				千里逢迎(迎接)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例句中的加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B.范增数目项王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腾蛟起凤,孟学土之词宗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C.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D.宾主尽东南之美
 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B.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6.下列各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
 A.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B.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7.下面的对偶句,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  )
 A.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D.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8.下面各句中的“之”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都督阎公之雅望					B.台隍枕夷夏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