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6630字。
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位中国学者这样评价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动,想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而改造社会的是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2.右图是一副“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传的是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3. 《汉书•董仲舒传》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以上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
A.强调大一统思想 B.主张君权神授
C.强调天人感应 D.糅合各家思想
4.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B.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5.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先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出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6.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孟子的“仁政” D.王阳明的“心学”
7.“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南宋的文天祥就是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8.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有所批判继承, 其表现有
①黄宗羲从批判君主专制的角度,批判理学的“天理”
②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继承了早期儒学的民本思想
③顾炎武从倡导经世致用的角度,批判理学的空谈
④王夫之从论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统治者不施仁政,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