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铁人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全科试题(9科9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一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0/18 20:42: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阶段性考试(全套)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doc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doc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阶段性考试--生物试题.doc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阶段性考试--数学试题.doc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阶段性考试--物理试题.doc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阶段性考试--英语试题.doc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doc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阶段性考试--政治试题.doc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铁人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日期2013年10月
  试卷说明
  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 请将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
  陈  翔
  所谓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无偿地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志愿精神是当代全球社会推崇的重要价值理念,它是体现一个民族精神风貌、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是个人对生命价值、人类社会积极态度的彰显。因此,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基本内容的志愿精神是全世界所追求的美好的、崇高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以无私助人为价值取向的生命价值观,它对社会进步、文明创造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在封建时代,志愿精神有其时代的社会价值内容和价值特征,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志愿精神演化成为一种高尚理念和价值奉献。志愿精神的培育过程必然是公民对志愿精神所体现的价值理念的认同过程,是对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评价、选择、实践的动态开发和深化过程,进而落实、推进和成型,最终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标准。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精英,他们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年龄阶段,处于社会责任和完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是社会未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载者,是志愿精神传承及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自然要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固有规律,经由价值认同环节来完成培育重任。价值认同的过程,是大学生塑造自身志愿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必由路径,也是改造思想、统一意识的重要途径。志愿精神的培育需要对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进行不断内化,即从价值观层面去认知、评价、选择。
  探索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方法,不仅能引导大学生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更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首先是对志愿精神的认知,其核心方法是对志愿精神的宣教,在大学生思想上渗透,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尊重、实践中的荣誉体验,进而形成稳定的德性需求和志愿伦理规范的思想品德。大学生要准确把握志愿精神的科学内涵,要了解怎样的公民行为体现了志愿精神,要明白志愿精神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及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是对志愿精神的情感认同,在认知的基础上,对志愿精神形成肯定、喜爱及积极参与等态度,这些情感体验,是满足人们自身的“友爱、归属与尊重”的心理与情感需要。
  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形成行动认同。只有通过认知、情感和深入行动三方面,大学生的志愿精神才能有效地内化成稳定的公益伦理。特别是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志愿精神的传播和志愿价值的体现,会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志愿精神践行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为带动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做出有益的、积极的贡献。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2月16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志愿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愿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的社会价值内容和价值特征也不相同,在我国现阶段演化成为一种高尚理念和价值奉献。
  B、志愿精神是美好、崇高的文化精神,体现的是无私助人的生命价值观,在推动社会前进、促进文明创造等方面作用重大。
  C、志愿精神是体现民族精神风貌、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D、志愿精神可以培育,通过培育使公民认同志愿精神的价值理念,并最终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标准。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方法的一项是(   )
  A、在大学生中宣教志愿精神,在思想上渗透,使他们在情感上和实践中有所获得,形成稳定的思想品德。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9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