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000字。
高考语文复习:俯瞰语文,逐层垒叠,掌握技巧
谈谈高中语文
江苏省启东中学 施忠涛
语文是一门学问,教语文也是一门学问,学语文更是一门学问。如果说学习语文也有捷径可言,那么不走弯路便是捷径。
高三学生怎样学习好语文呢?我认为应抓住12个字:俯瞰语文,逐层垒叠,掌握技巧。
一、 俯瞰语文
当前,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犹如瞎子走路,不清形势,不明方向,东敲西击,走得
疲劳却前进缓慢,这些学生急需接受一次“眼科手术”,通过手术,恢复一双明亮的眼睛,然后才能如同站在星空俯瞰地球一般来俯瞰高中语文,才能懂得高中语文学什么、考什么,怎么学、怎么考,才能生出“谁言语文无边垠”的感慨。
当前高考语文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第一卷(14题,42分)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6题,18分)
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A级,2002年起)
2.正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A级)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级,2004年起)
4.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
5.正确使用成语或熟语(2004年)
6.辨析并修改病句
☆ ①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虚词
②正确理解现代汉语词语的意义(B级,2002年)
③语言的连贯
④正确识记文学常识(A级,2001年及以前)
二、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文章的阅读(4题,12分)
7.理解词语
8.理解句子
9.提取信息
10.概括观点或合理推断
三、文言文阅读(4题,12分)
11.实词
12.虚词
13.提取信息
14.概括内容、中心、态度
第二卷(11题,108分)
四、翻译、名言和文学鉴赏(3题,18分)
15.文言文翻译(3小题,8分)
16.名句名篇(2小题,4分)
17.古诗词鉴赏(2小题,6分)
五、散文(小说)阅读(4题,18分)
18.理解词语
19.理解句子
20.提取信息
21.概括观点或合理推断
六、语言运用(3题,12分)
22.压缩语段或扩展语句
23.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4.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结合修辞手法)
☆ ①修改病句(结合应用文)
七、作文(1题,60分,目前仍考话题作文)
二、 逐层垒叠(略)
三、 掌握技巧
(一)近几年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典型失误及原因分析:
1.汉字音形的考查一般取材常用字和次常用字,都是生活中常见易误的词语。字音方面,如拓片、重迭、璞玉、参与、弹劾、倾轧、结束等答错率都很高,2003年第1题对字音的考查,答对率仅过半。
造成字音答错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多音多义字,如上所举的拓、与、轧、解、提等,多音多义字“音随义转”在具体的词语环境中难以确认。其次是形声字,如上所举的劾。再就是习惯性误读,如上所举璞、束,由于方言影响和习惯性误读造成的出错率极高。
字形方面,考生不能准确辨认的原因主要是形近易混的形声字,如浑—诨,颍—颖,径—胫,消—销,孪—挛,宵—霄,圜—寰,桢—帧。尤其是形声字与声旁的混用,如踏—沓,僻—辟,溯—朔,蔽—敝。再者同音字也容易冒名顶替,如屈与曲、迭与叠等。
2.词语通常是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近义(同音、近音)词、虚词(关联词)、成语(2004年更是把范围扩大到熟语)等。其中有使用正误的问题,也有优劣的问题。词语失误的原因在于考生缺乏对词语敏锐的感受力。具体地说,同音近义词的失误原因在于考生不能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词义的区别,如不止与不只,云集与聚集;虚词的失误说明中学虚词教学滞后,考生大多不能准确把握虚词表情达意的实在意义和“润滑”作用。成语(或熟语)的失误:①是考生阅读面狭窄,如“万人空巷、美轮美奂”等让不少考生感到“耳目一新”;②不能敏锐地感受成语的感情色彩,如趋之若鹜、无所不为;③多义成语造成了极强的干扰,如想入非非、左右逢源;④习惯性误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时下的报刊、影视中对“炙手可热”“美轮美奂”“空穴来风”等的误用频率很高。
3.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考点已经有5年未列入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范围,高中教师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淡化了对标点符号的教学,这是功利主义思想在作祟。2004年高考语文标点符号的再次闪亮登场,这对过去淡化标点符号教学的现象是一种纠正,对今后标点符号的教学也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导向。
标点符号题的失分率一般不会太高,部分学生失分的原因在于:①不了解标点符号的常见设错方式,② 未弄清易混标点之间的区别。当然,今年考生在 此考点上的失误主要是因为没有在于D项句号的书写错误。
4.辨析病句年年必考,却一直是高考语文题中的一个难点。1998年第6题是当年全卷得分率最低的,答对率仅为36%;1999年第5题的得分率也仅为47%;2001年第5题更是糟糕,该题B项明显地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却有18%的考生选答,C项“日前”时态不当,不合逻辑,选答者高达53%。2002、2003年尚算平稳,但答对率均未突破60%。
病句题失分的原因在于考生语感不强,又疏于分析。再者心中没有建立“类”型概念,没拿类型的“尺子”去仔细标一标。
5.语言连贯题近年常变常新,语料内涵越来越丰富,对学生思维长度、宽度的考查有所拓展,但试题平和,近年答对率保持在60%—80%之间。2001年第6题答对率是历年最低的,因没有照顾到“音节和谐”而错选B者达34%。
语言连贯的失误在于考生没能把握语言的线性特点,不明确语言怎样合理地转换;再者,没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
附一: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语言知识运用类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炽热 整饬 叱咤风云 插翅难飞
B 唆使 夙愿 肃然起敬 追根溯源
C 小憩 迄今 同仇敌忾 休戚相关
D 显赫 唱和 溘然长逝 欲壑难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