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6240字。
吉林省吉林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第5页的答题卡内。)
1. 2012年5月,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开幕式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湖北随州举行。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
2. 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 李莽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
A.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
B.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
C.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
D.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
5. 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镇即被称为瓷都的景
德镇。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出现较为成熟的瓷器—--青瓷 B.唐代越窑烧制出的白瓷享有盛名
C.宋代制瓷技艺高,涌现出一批名窑 D.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
6.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7. 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威尼斯商人于1504年再次驾驶商船前往贝鲁特和亚历山大购货时,突然发现市场上竟然没有香料出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葡萄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B.西班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C.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地中海的香料贸易
D.印度半岛战争频繁,香料生产停滞
8. 下面是新航路开辟的局部示意图,关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