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六中学 姚雪梅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23分)
1.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真确的一项是( )(1分)
A.确凿(zuò) 叮嘱(zhǔ) 讪笑(shàn) 瞬息(shùn)
B.菜畦 qí) 脑髓(suǐ) 骊歌(lí) 嫉妒(jí)
C.书塾(shú) 人头攒动(zǎn) 蝉蜕(tuō ) 肿胀(zhǒng)
D.花圃(bǔ) 玉簪花(zān) 木屐(jī) 倜傥(tìtǎng)
2. 2. 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1分)
A.幽寂 伫立 瞬息万变 鉴赏 B.花圃 懒惰 徘徊不前 骇人听闻
C.轻捷 恼髓 书塾 挪动 D.芦苇 进出 忧郁 宿儒
3. 3. 选出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九曲连环:一个接着一个的串环,比喻一个接着一个互相关联的。 踱:慢步行走。
B.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惨白:(面容)苍白。 喧闹:喧哗热闹。
C.景致:风景。 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逼狭:狭窄。
D.破晓:(天)刚刚亮,早晨八九点钟。 怪诞:奇怪诞生。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4. 4. 下列语句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B.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5.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者都德,文章反映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B.《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是作者李大钊在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所创作的。
C.《土地的誓言》一文表现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D.《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6. 6. 下列各句与课文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1分)
A.蟋蟀们在这里低唱,油蛉在这里弹琴。 B.天之角,地之涯,知交半落……
C.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D.直到它消失在森林深处。
7. 7. 下列各句与课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1分)
A.泯然众人矣。 B.日扳仲永环谒邑人,不使学。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8. 8.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借旁近/与之,既/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一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9. 9.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
A.这支动人的歌声,同学们百听不厌。
B.有没有崇高的理想,是决定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C.参加课外活动的同学比昨天减少一倍。
D.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
10. 10. 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1分)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事实 (冰心)
A.快乐固然兴奋,痛苦会更加美丽! B.痛苦固然兴奋,快乐会更加美丽!
C.痛苦固然兴奋,快乐又何尝不美丽? D.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
11. 用课文原句填空。(11分)
(1)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1分)
(2)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原句是 。(1分)
(3)《丑小鸭》是一篇 ,作者是 (国名)的 。你还知道他的故事有(至少两个)
《 》《 》
(4)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俄国诗人 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选自《普希金诗集》,他的这首诗告诉我们 。(5分)
(5)《伤仲永》选自 ,“伤”的含义是 。作者是 ,字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