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3小题,约8870字。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答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学科基础知识 再认再现历史知识 3、4、5、6、7、9、14、18
35、36、40
学科能力与
基本方法 获取有效信息对史料比较、甄别
史论结合阐释驾驭信息解决问题 1、2、8、10、11、12、13、15、17、20、21、23、30
31、32、38、41、42、43
情感目标 情感认知,责任意识 16、19、22、24、28、29
33、34、37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本卷共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是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2.《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说明
A.宗法制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等级制度 B.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C.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
3.《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①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②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③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④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4.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5. 中国古代和世界近现代都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