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作文误区,提升文章品质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28 16:00: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跳出作文误区 提升文章品质
安徽省舒城中学 陆会柱
对一年一度的高考语文试卷来说,作文无疑是重中之重了。然而,最令广大考生及语文教师担忧的莫过于作文成绩。虽然影响作文成绩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是考生对难点的理解与把握不能不说是影响作文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恰恰就是这些难点将考生带进一个个误区,自拔难能。如果能找出误区所在,有的放矢,提高文章的品质就不为难事。基于此,本人在此谈一些粗浅之见。
一、审题误区
1、视“话题”作文为“材料”作文
有这样一道作文题:有人说,生活好似一位老师,手把手地教会你许多许多;有人说生活好比一个故事,曲折而又动听;我要说,生活是一张试卷是对是错,决定于你自己。请以“生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就此话题不少同学作了如下立意:“生活是七彩板”“生活似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事物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可以多寡论”等。由立意结果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材料作文构思模式。其实,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有着明显的不同,材料作文要求观点依据于材料,透过材料揭示内涵;而话题作文的主题意向不确定,如“要求”中的“立意自定”即是也。他的主题不是由试题提供的材料决定的,而是由学生自己的选材决定,其思路是围绕话题由一到多的发散。所以,在话题作文中,学生总是选材广泛,主题丰富多彩。
2、 视“话题”作文为“命题”作文
在平日或高考作文里,我们总会遇到学生将从北景材料中引发出的话题直接移用为文章的题目。如果给的话题是“心理素质与人才”,这话题也就成了不少同学文章的题目,或叙“名人靠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人才的事迹”,或议“要成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甚或去反弹琵琶,“人才不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要的是机遇、伯乐……”其实,这里的“心理素质与人才”的关系在背景材料里是有界定的:“这件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般说来,命题作文是戴着枷锁式的作文,在文体和主题等方面有着严格限制。如“追求的人生是美丽的”命题作文,命题者将“追求”的回报只锁定在“美丽”;有时命题作文的立意范围似乎又宽于话题作文,这主要表现在关系型作文中。如前文提到的“心理素质与人才”的话题,如果作为命题作文去行文,完全可以否定两者之间有关系,但在话题里,因提示语的限制就不可以这样了,否则就跑题。这时,话题的宽泛性就表现在在好的心理素质的区域中选取一种,或宽容,或坚强,或大度,或好强等,去表现与“人才”的关系。
3、 视“话题”为文章的“主题”
每次作文不少学生不仅照搬“话题”为文章得题目,而且将话题审定为文章的主题。如要求以“交流与合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很多同学就去叙议“合作中有竞争,竞争需要合作”,写出的文章既大且空,不深不透,成了抹去文章亮点最浓黑的一笔。
二、行文误区
1、思想的缺席
自从高考作文的评分新增了发展等级就给考生表现真我、写出特色、张扬个性、发展创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也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遗憾的是,无论是平日里的练笔,还是从考场中挑选出的美文,很少看到考生们在文中表现出自己对生活、社会和人生,对历史、文化和人类一些共同关心的话题的独特的感情、理解和思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