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6/3 23:32:4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00个字。

  3    星星变奏曲
  知识导学
  作家作品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于北京,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他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瞩目。
  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表达了他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却依然执著的豪情
  布局谋篇全诗共有2节,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诗人对光明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第二部分(第2节):诗人对黑暗冰冷的严酷现实的否定,表达了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写作特点
  1采用象征手法来抒发感情。
  这首诗以“星星”来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而用“冰雪”“风”“僵硬的土地”等来代表苦难,寒冷和黑暗的现实。
  2 结构精巧,一唱三叹。
  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上下两节各16行,都以“如果…”的假设起头,再以“谁还需要”
  “谁不愿意”等多次反问的形式,引出一组递进式比喻。这种结构整齐优美,具有我国古代诗歌的结构及其音韵之美。
  难点探讨
  1.“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有着怎样的联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2.比较课文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形式上的异同点,简述这两节诗是怎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的?
  两节诗都采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的句式开头,各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不同点在第一节的前十二行由“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句式;第二节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句式。
  上下两节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但第一节主要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第二节由对光明的向往转为对现实的否定。随着意象的变换,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变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围绕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相关知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