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1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27 16:38: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咬文嚼字 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教学设计
  通过对比阅读来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不同美学追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标点。”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
  前者有李白。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
  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提问: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熟悉主要内容。
  2.根据“学习重点”,确立学习目标。
  三、课文分析
  1.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其次,让学生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
  以上七则材料可概括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