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9题,约7450字。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每道题的四个供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1-30题每题1分,31-45题每题2分,共60分)
1.生物体内,存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具有稳定性差异的细胞,是因为 ( )
A.细胞失去全能性
B.不同的细胞,基因是不同的
C.遗传物质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D.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所用的B淋巴细胞是来自 ( )
A.骨髓的B淋巴细胞 B.脾脏的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C.胸腺的B淋巴细胞 D.脾脏经过筛选的,能产生单一抗体的B淋巴细胞
3.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 ( )
A.植物体细胞杂交 B.受精过程
C.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浆细胞产生抗体
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形态发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而这除需要必备的营养和一些刺激因素外,还需要有起诱导作用的物质,它是( )
A.铜、锌等微量元素 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C.蔗糖和葡萄糖 D.维生素和氨基酸
5.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下列关于质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粒在宿主细胞内都要整合到染色体DNA上
B.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的小型细胞器
C.基因工程操作中的质粒一般都是经过人工改造的
D.质粒上碱基之间数量存在A+G=U+C
6.科学家发现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 106μg/ml,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通过基因定点突变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使大肠杆菌中生产的β一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提高到108μg/ml,并且比天然β一干扰素的贮存稳定性高很多。此项技术属于( )
A.细胞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胚胎工程 D.基因工程
7. 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绝大多数精卵细胞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
B.卵裂球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大
C.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