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未必“奴”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与理解驳论文的一般写法。
 2.着重体会驳论文中反驳论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理解驳论文的一般写法
 3.驳论文中反驳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学习《拿来主义》的时候,鲁迅先生向我们介绍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然而还是有很多人都把吸收外来文化狭隘的认为是“奴化”,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篇文章就给了我们答案。 
 二、分析课文
 文章结构:
 课文可分三个部分
 一、(§1)提出论题
 洋化就会带来奴化。——批驳的靶标
      (片面性)
 二、(§2—6)用生活中不可辩驳的事实,批驳了“洋化就会带来奴化”这一推论的荒谬。
 (§2-3)论据:每天使用的钢笔、例证法。
 (§4-5)用钢笔也曾被指责为奴化。鲁迅《论毛笔之类》效率:省工、省时、方便。
 (§6)毛笔→钢笔→圆珠笔:拿来主义而非奴化。
 三、(§7—8)从辩证的角度提出如何正确处理“洋”与“奴”的关系
 1、使用钢笔不排斥毛笔,肯定文房四宝的功能。
 2、“洋”可能“奴”但不能由此作出凡“洋”必“奴”的推断。避免了绝对化,又呼应了开头,推翻驳论,树立正确观点。 
 本文是驳论文。
 Q文章开篇即什么摆出敌论?
 明确:“洋化就会带来奴化”,
 接着设以一问:“这个说法能成立吗?”又还以一答:“只要举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就可以明白。”语言干脆、简要,观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