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素质测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文理科2份试卷。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素质测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2—24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2、魏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傅玄在《马(钧)先生传》中记载,“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材料中横线处的灌溉工具是
A.筒车B.风力水车C.水排D.翻车
3、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部分成果,这些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水排②三星堆青铜器③钧窑钧红④马王堆素纱单衣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②③①
4、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人提高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素质测试高二理科历史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句话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
2、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
3、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B.闽商和粤商C.徽商和晋商D.台商和港商
4、唐朝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