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全科试题(9科10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10份)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无答案).doc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doc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文)试题.doc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doc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doc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李白无论在美学理论上或艺术实践上,对于美学的主要对象——美,均作了深入的开掘。在李白心目中,这种美的特质集中地表现为“清”。
清的含义极其丰赡。既有自然之清,又有人物、事物之清。大自然不加修饰、雕琢,以天生状态取胜,必含自然之清。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一例。至于风清骨峻,则是指人物风神、品格之清;而清词丽句,又是指诗文之清了。清,既含内容,又含形式。澄清,净洁,虚空,均可曰清。
《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这里抒发了诗人对于大雅不作,诗道式微的慨叹,指出了建安以后,延及梁、陈推崇靡艳,诗风巨变的弊端,并用“不足珍”句坚决否定之。所谓“绮丽”是特指六朝所染的风习,而不是泛指诗风的美丽。因为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与淫艳无涉,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六朝的淫靡诗风影响极大,下逮隋唐,仍未绝迹。故李白抚今追昔,以古论今,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以振兴圣代(唐朝)的文学。因而李白所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不仅发扬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战斗精神,而且也给中唐韩愈的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
李白对于“清真”的理解,不仅跨越了古今悠远的时空而显示出超越性,同时还表现为人物风神的清虚、灵动、潇洒、自由,艺术作品的清朗、纯真、精妙、传神。且看他所描绘的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王羲之爱鹅,山阴一道士说:“你为我写《道德经》,当以群鹅相赠。”王欣然命笔,写讫欣然携鹅而去。这个小故事原载《晋书》。李白为了突显“清真”的自由、自然,特以“王右军”为题,作诗以颂之。为了追求清真,李白决心付出毕生精力。他在《古风•其一》中,高呼以清真取代绮丽,赞美群才“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紧接着表示自己的态度:“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文,并以作品证实了自己的诺言。
大自然本身就是清真的,自然美客观地存在着,它不加雕饰地呈现在人的眼前。诗文的美也以清真为贵,尤其是山水诗文更应如此。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李白以下诗句中得到启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这里强调出水芙蓉的自然美,诗情雅兴,油然而生。吟咏之间,不觉清光大来,清音暗生,不禁飘然而有清举、清扬之感。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清照,才可见出它那本真的状态,才不会将大自然不需要的矫饰强加给大自然。
(选自《大众日报》)
1.对文中“李白所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白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肯定了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与淫艳无涉。
B.李白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继承了古代文学传统,开启了唐代文学的新风。
C.李白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继承了初唐反对六朝淫靡诗风的批判精神,给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
D.李白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继承了古代文学传统,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2.从上下文看,以下对“清真”美学风格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清真”是李白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既指艺术风格,又指人物风神。
B.李白的“清真”既涉及自然,也涉及人物,还涉及事物,是一个含义极其丰富的概念。
C.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他的人格风神都符合李白对“清真”风格的理解。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清真”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说只有照自然存在进行自然表现的“清真美”才是真正的美。
3.以下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④兄弟俱典禁卫 ⑤深知逆顺,披露丹心 ⑥因歔欷悲感,不能自胜
A.②③⑤ B. ①④⑤ C. ①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安的叔父梁州刺史李璋想谋害高祖,拉拢他的侄子李悊充当内应,李悊觉得不妥,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李安,李安告诉了高祖,李璋的阴谋终于没有得逞。
B. 陈朝军队自认为擅长水战,将战船停在险要的地方,李安利用对手的轻敌心理,在夜里成功偷袭陈朝军队,受到高祖的高度评价。
C. 李璋的阴谋败露后被满门抄斩,李安、李悊感到很悲伤,拒绝了高祖的赏赐,但为了表彰他们大义灭亲,高祖还是升迁李安为内史侍郎。
D.李安一直担任外职,他希望能任内职,高祖任命他们兄弟俩担任了两个重要的内职,深受皇上宠信。仁寿元年又调任外职,担任宁州刺史。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开府亲将所部,夜动舟师,摧破贼徒,生擒虏众,益官军之气。
(2)但以事涉其亲,犹有疑惑,欲使安等自处有地,朕常为思审,遂致淹年。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访益上人兰若 [严羽]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注]上人:对和尚的敬称。兰若:指寺庙。青莲宇:也是寺庙。
8.诗的颔联写出了益上人怎样的生活环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9.诗人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说,诗的高妙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合诗的尾联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 , 。
(2)画图省识春风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乙 必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中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树叶绿的时候下了场雪 [高海涛]
这事说起来,应该是15年前了。
那时我20多岁。高中毕业后,就被要到了县文化馆创作组,之后,我的小说经常在各个省级刊物上发表,像《青春》、《作家》、《时代文学》等。第三年,市报调我去当副刊编辑。去市里报到的那天,应该是刚过了中秋节的10月初,满处的树还都是绿绿的。
就在我准备去汽车站的时候,张国中来了,“怎么样,我有车了吧。”
没等我说什么,张国中已把我的被卷、脸盆什么的一股脑地放进了那辆破五十铃里后,又把我也拉上车。一踩油门,车就向市的方向奔去。
我问:“你的车?”那时候私家车极少有的。
张国中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这破车,离我的梦想远去了。”其实我的问话里没有一丝对这辆破车的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