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 资源简介:
共40小题,约12030字。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细胞内某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图中甲表示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有关该生理过程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理过程发生的是翻译,所需的原料是氨基酸
B.甲硫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AUG,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GCT
C.③中尿嘧啶和腺嘌呤的和占42%,与③合成有关的DNA分子片段中胞嘧啶占29%
D.该生理过程的产物有可能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部位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2.下图为豌豆幼苗在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豌豆幼苗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45℃
B.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呼吸作用速率
C.55℃时呼吸作用在一定时间后变得微弱,温室生产中不能将温度调至此温度来增产
D.生产中贮藏水果和蔬菜时降低温度,主要是为了减少呼吸作用消耗
3.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的实验研究。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复制增殖过程,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作为抗原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引发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人体红细胞之所以成为“陷阱细胞”,从细胞角度分析是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C.制备灭活的病毒疫苗时,加热杀死病毒的过程中,体现病毒抗原特性的蛋白质会因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
D.HIV是一种RNA病毒,其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发生变异后现行研制的疫苗可能不起作用
4.下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两种现象都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有关
B.甲图背光侧促进生长,向光侧抑制生长
C.乙图中茎的近地侧生长素含量高,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低,促进生长
D.乙图中根的近地侧生长素含量高,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抑制生长
5.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断发生着形态和数目的变化,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的DNA、四分体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