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教学案例
- 资源简介:
约3090个字。
思维碰撞与实效
——《捕蛇者说》教学案例邹安虹
【背景】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意图建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注重思维对话”的新课堂。因而,教学设计要具有创新性,设计重心要从着眼教师的“教”转变为立足学生的“学”,要从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入手,预想学生的学习行为,选择可行的教学策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更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新型课堂。90后的络,迷恋网络用语,他们喜欢富有时代气息的新事物,对于传统的文学经典他们缺乏耐心品读,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里让年轻的思维火花迸发,使他们自主自愿地上好每堂语文课,是构建新型语文课堂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想,要打开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自己要先打开思维。因此,在教授《捕蛇者说》这篇经典文言文时,我改变了传统文言教学乏味的一边释义一边解意的教学模式,尝试创建一种新的课堂模式:用新的眼光解读经典。在设置教学环节时,做到环环相扣,不脱节,抛开以往的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教师总结的老路,做到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把主旨、手法、内容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文本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如果把它肢解了,学生只会无所适从。与教学环节相呼应的,是教师的用语更要自然巧妙,让学生感到这不是一节单纯的语文课,更像是一个故事。我觉得,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本身就会给学生的说和写带来很多的启发。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会运用对比、衬托手法
2、 领会本文主旨
3、 感悟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文本背景】
蒋氏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这段时间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等祸乱接连发生,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时期减少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三分之一。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休无止,民不堪命。尽管在唐德宗时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不准另外“加敛一文钱”,但不过是一纸空文,事实上税外有税,虽“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
【教学过程】
一、“我言我语”
指名学生演讲(与柳宗元有关)
(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并与文本内容自然衔接,为授课预设情境)
师:柳宗元的文章能流传至今,为人们口口相传,不仅在于它本身的文学魅力,更在于柳宗元博大的济世情怀。
二、“温故知新”
师: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知是领悟新知的前提,下面我们共同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1、 词语解释
①吾嗣为之十二年②貌若甚戚者③君将哀而生之乎④则久已病矣⑤向吾不为斯役
⑥乡邻之生日蹙⑦以尽吾齿
2、 翻译句子
① 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④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3、 文学常识
柳宗元,字,世称“”,唐代家、家;“”之一。被贬永州司马期间,写作八篇山水游记,合称《》,我们学过其中的第四篇《》。
三、“新说捕蛇者”
师:古代有一种职业,叫做猎人,是专门捕杀野兽的,现代已不存在。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兄台就是一位“猎人”,不过他既不捕猎老虎、熊一类凶猛的动物,也不捕猎野兔一类可以裹腹的小型猎物,而是捕猎一种更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动物——蛇。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位特殊的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