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全科试题(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9份 物理无答案)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
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单项选择题对应题号全部涂在机读卡上,其他试题答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的有机融合。其创作目的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中国画真像一种舞蹈,画家任意挥洒。他的精神与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生命而不沾滞于个体形象的刻画,以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代形象的实写,超脱而浑厚。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画幅中飞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构成.全幅流动的虚灵的节奏,真如我们目睹的山川真景。
中国画笔笔灵虚,不滞于物,而又笔笔写实,为物传神。笔不滞于物,乃留有余地,抒写画家胸中浩荡之思、奇逸之趣。中国画不注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以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而引书法入画乃成中国画第一特点,书法实为中国绘画的骨干,各种点线皴法溶解万象,进入灵虚妙境。而融诗心、诗境于画景,则成为中国画第二特色。在画幅上题诗写字,借书法以点醒画中的笔法,借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而并不觉其破坏画景,这又是中国画可注意的特色。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个境界层次。中国绘画中的“骨法用笔”就是运用笔法捕捉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向,透入物象的核心,其精神简淡幽微,遗形似而尚骨气,薄彩色以重笔法。唐代大批评家张彦远曾说:“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中国画作者远超画境,俯瞰自然,在画境里不易寻得画家的立场,但画家的人格、个性完全融化潜隐在全画的意境里,尤表现在笔墨点线的姿态意趣里面。
中国画趋向抽象的笔墨,轻烟淡彩,虚灵如梦,洗净铅华,超脱绚丽耀彩的色相,却违背了“画是眼睛的艺术”之原始意义。“色彩的音乐”在中国画中久已衰落。宋、元山水画、花鸟画发达,画风显著,宋、元大画家皆时时不忘以“自然”为师,于造化氤氲的气韵中求笔墨的真实基础。近代画家如石涛,亦游遍山川奇境,运奇姿纵横的笔墨,写神会目睹的妙景,真气远出,妙造自然。画家任伯年则,更能以花卉翎毛表现精深华妙的色彩新境,为近代希有的色彩画家,令人反省绘画原来的使命。然而,除此之外的画家则颇多地一味模仿传统的形式,外失自然真感,内乏性灵生气,目无真景,手无笔法,既缺绚丽灿烂的光色以与西画争胜,又遗失了古人雄浑流丽的笔墨能力。艺术本当与文化生命同向前进;中国画此后的道路,不但须恢复我国传统运笔线纹之美及其伟大的表现力,尤当倾心注目于彩色流韵的真景,创造浓丽清新的色相世界,更须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表达出时代的精神。
(摘编自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1.下列对“中国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画将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融为一体,不重机械的写实,与其出发点并不一致。
B.中国画超脱个体形象的刻画和艳丽的色彩,关注全幅画的节奏生命,抒发画家胸中的浩荡之思、奇逸之趣。
C.中国画用浓淡的笔墨、交错的点线溶解万象,飞动的物象和“空白”处处交融,流动虚灵,真如我们目睹的山川真景。
D.中国画引书法和诗心、诗境入画,以书法来点醒画中的笔法,借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书法是中国画的骨干,诗歌是中国画的灵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画笔笔灵虚,不停留在具体物象的描摹上,具有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而又用实笔为物传神,所以说中国画是虚实结合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题
一、( 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 的本质是( )
A民主具有真实性; B 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
C人民当家作主; D 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2、在我国,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属于( )
A基层经济组织 B基层民间组织 C基层政权组织 D 基层自治组织
3、2013年3月5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的代表共有2987人,其中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归国华侨代表。这表明我国( )
A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B 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C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D只存在民主,没有专政。
4、在我国,既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又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的是( )
A.生存权和劳动权 B.言论、集会等自由权利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 )
A.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英语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选择题部分请将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Last month I traveled across the Sahara Desert by ______ camel with some locals. What _____ amazing experience!
A. the; an B. a; / C. /; the D. /; an
22. He is always full of _______ as if he never knows tiredness.
A. energy B. force C. spirit D. strength
23. He said to me with an _________ look on his face.
A. excite B. exciting C. excitement D. excited
24. When ______ properly, a reward system can help to increase students’ effort, attention and improve their behavior.
A. used B. to use C. usin
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卷Ⅰ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面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线速度不变
B.线速度的大小不变
C.角速度不变
D.周期不变
2、关于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
A.它描述的是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B.它描述的是线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
C.它描述的是向心力变化的快慢
D.它描述的是角速度变化的快慢
3、下列关于离心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所受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时产生离心现象
B.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消失时,它将做背离圆心的圆周运动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消失时,它将沿切线做直线运动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
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5分,共80分)
1.如果输入 ,那么执行右图中算法的结果是( ).
A.输出3
B.输出4
C.输出5
D.程序出错,输不出任何结果
2.算法:
第一步,m = a.
第二步,b<m,则m = b.
第三步,若c<m,则m = c.
第四步,输出 m.
此算法的功能是( ).
A.输出a,b,c 中的最大值 B.输出a,b,c 中的最小值
C.将a,b,c 由小到大排序 D.将a,b,c 由大到小排序
3.右图执行的程序的功能是( ).
A.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B.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值
C.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值
D.求圆周率的不足近似值
4.下列程序:
INPUT“A=”;1
A=A*2
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温馨提示:
1.你现在拿到的这份试卷,满分100分,你将有90分钟的答题时间。
2.这份试卷共有试卷2张7页,有两大题,34小题。机读卡一张,答题卡一张,请你将选择题用铅笔涂在机读卡上,用签字笔将第二卷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答题前请认真审题,仔细答题,相信你只要努力思考,慎密作解,一定会有好成绩的!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代号涂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60分。)
1.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株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的办法是
A.让它与另一株纯种高茎豌豆杂交 B.让它与另一株杂种高茎豌豆杂交
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 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
2.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③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 ④去雄后自然授粉⑤去雄后人工授粉 ⑥授粉后套袋隔离 ⑦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④⑦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⑤⑥
3.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C.牛的棕毛和牛的黑毛 D.豌豆子叶的黄色和种子的圆滑
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D、农民的要求极低
3.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
4.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
5.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6.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特点是:
A.粗放耕作 B.精耕细作
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Li 7 ;O 16;Na 23;K 39;Rb 85;Cs 133
六、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纪念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人们把第101号元素(人工合成元素)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这位化学家是
A.拉瓦锡 B.波尔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
2.我国成功研制的铯(133Cs)原子喷泉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从30万年不差1秒提高到600万年不差1秒。已知该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为
A.23 B.55 C.78 D.133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第IIA族中无非金属元素 B.第IA族元素单质均能与水反应生成H2
C.0族中无金属元素 D.金属元素的种类比非金属元素多
4.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的表示方法来形象表示,其中用 表示质子或电子,用 表示中子。则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I卷和II卷,其中I卷为选择题(2x35分),II卷为综合题。
将I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II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本卷满分100分。
I选择题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1-2题。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
A.abc B.acd C.abd D.bcd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
A.a B.b C.c D.d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表完成下题。
3.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的说法与图不相符的是
A.唐山人口比重逐渐减小
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
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扩大
D.天津和廊坊两市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回答4~6题:
4.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 )
A.国家政策 B.自然环境
C.人口迁移 D.文化观念
6.表中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下列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 )
A.地区政策 B.晚婚习俗
C.优美的环境 D.文化观念
下图反映的是某国近些年来的人口数量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7-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