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乃斯的马》教案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其他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4/2 21:49: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30个字。长春版九年级上册。

  第5课《巩乃斯的马》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背诵课文第14自然段。
  2. 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理顺行文脉络,培养学生读懂篇幅较长的散文的能力。
  3. 体会文中“龙马精神”的内涵,分析作者偏爱巩乃斯马的原因,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积累精彩段落,体会“龙马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人在特殊时代背景(“文革”)下的特殊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曾以牛来自比,任弼时也曾自喻为骆驼,你能猜猜鲁迅以牛自比、任弼时以骆驼自喻的用意吗?激励自己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做事;要有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奉献精神。我们一定都感慨于这样伟大的精神,可是当代作家周涛却有点替他们惋惜,并说他们一定是没有见过真正的马。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观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散文《巩乃斯的马》,找寻其中的答案。
  二、作家作品介绍。
  交流查找到的关于周涛的资料。(详见《教师用书》“相关资料”部分。)重点落在周涛散文的风格上。
  三、阅读课文。
  默读课文,理清行文脉络。
  四、指定学生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以牛、骆驼、驴等动物引出马及巩乃斯的马,表明作者对马的偏爱。
  第二部分(第4—16自然段),回忆“文革”期间自己与马的接触和与马的深厚情谊。
  第三部分(第17—21自然段),升华主旨,解释“龙马精神”的可贵。
  五、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 本文写的是巩乃斯的马,开篇为什么写到牛、骆驼和驴?这是什么写法?
  作者开篇说自己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并列举了牛、骆驼、驴等动物,意在表明这些动物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与马的人类朋友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衬托出马的美好形象,以及作者对马的喜爱之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