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 资源简介:
约9740字。
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1. 物理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2页,第II卷 3至5页,共110分。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 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 答题卡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 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测出了引力常量
B. 爱因斯坦提出了系统的电磁理论
C. 理想实验不能用于科学研究
D. 公式 与 采取的定义方式相同
2.2012年,四川超特高压输电量首破千亿千瓦时。如图所示是远距离输电示意图,升 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发电厂的输出电压和输电线的电阻均不变。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用户用电功率增加,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将增大
B. 若用户用电功率增加,降压变压器的 输入电压将增大
C. 若输电功率一定,采用特高压输电可减少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
D. 若输电功率一定,采用特高压输电会降低输电的效率
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1. 化学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2页,第II卷 3至5页,共100分。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 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 答题卡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 1 C—12 0—16 Cl — 35.5 Na-23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天然油脂含酯基属于酯类物质
B. 麦芽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相同
C. 酚醛树脂是酚与醛的缩聚产物
D. 石油裂化和裂解都可制得烯烃
2. 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OH中含有的质子数为9NA
B. lmol2,3—丁二醇分子中含C一C数目为4NA
C. 1 L 1 mol.L-1 FeCl3 溶液中含有 Fe3 + 数为 NA
D. 71 g氯气参与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一定为2NA
3. 已知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相对位置关系如图。C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 物C3B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电负性:C>A
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1. 生物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2页,第II卷 3至6页,共90分。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 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 答题卡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知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1. 下列过程不需要蛋白质直接参与的是
A. 细胞中ADP转化成ATP B.垂体细胞识别甲状腺激素
C.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D.甘油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2. 有人用化学方法分离提纯某细胞器的成分后,用双缩脲试剂和甲基绿一吡罗红试剂 进行检测,发现分离的成分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与甲基绿一吡罗红试剂仅呈现 红色反应。该细胞器的主要功能是
A.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将游离的氨基酸缩合成肽链
C. 对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 D.利用光能将CO2合成CH2O
3. 下图表示一个健康人饭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