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全科试题(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9份)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政治试题.doc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地理试题.doc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化学试题.doc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doc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生物试题.doc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数学试题.doc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物理试题.doc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英语试题.doc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doc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0.5毫米墨色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9分,每小题3分)
谈吟诵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 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爱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注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 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选自2012.3.29《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1.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 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
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政治试题
(本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3月27日 10:10-11:40
第Ⅰ卷
一.选择题(25题,共50分)
1.2011年3月5日至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在京举行。本届人大到会代表2988人,他们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这说明我国( )
A、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C、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D、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2.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 )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 ②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 ④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 )
A、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所有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C、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的政治权利 D、公民都具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
4.对于村民委员会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 ②是我国的基层群众
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需用0.5毫米的黑色水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
第一部分 听力 (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分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o sold Vince the car ?
A、His uncle B、 The woman C、 His parents
2 、 What’s the weather like now ?
A 、Wet B、 Cold C 、Snowy
3 、 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next ?
A 、Explain something to Mr Smith B 、 Finish his paper C、 Take the paper with him
4 、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he woman to do ?
A、 Report what she said B、 Draw the route C 、Buy him a map
5 、 Where might the speakers be ?
A 、In a restaurant B 、In a library
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数学试题3月28日 8:00-10:00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
1.- 60°角是第( )象限角
(A)一 (B)二 (C)三 (D)四
2. = ( )
(A) (B) (C) (D)
3.若sinαtanα>0,则α的终边在( )
(A)第一象限 (B)第四象限
(C)第二或第三象限 (D)第一或第四象限
4.函数 的值域是( )
(A) (B) (C) (D)
5.y=1+sinx,x ∈[0,2π]的图像与直线
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生物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 对性状的是 ( )
A.兔的长毛与白毛 B.兔的短毛与狗的长毛
C.人的正常肤色与白化 D.人的双眼皮与大眼睛
2.为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
A.自交 B.测交 C.正交 D.反交
3.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父本的雄蕊 B.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C.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D.自交时,应进行套袋操作
4.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假说的是( )
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B.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C.F2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5.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3月28日 10:20-11:50
1.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引自《吕氏春秋》)材料用神农的话指出了 (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井田制瓦解的必然性 D.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2.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 )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各朝末期土地高度集中的状况,用一句在中国两千年封建史上被历朝历代抑兼并思想家反复引用的话可以说明,叫“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对这一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封建中央政权软弱是造成王朝末期土
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S:32 Fe:56 Cl:35.5 Na:23 Ca:40 Si:28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原料供应量
2.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2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氧元素和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 还原反应
C.该反应中铜得 电子,O2失电子,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变价的只有两种元素
3.下列实验操作:①过滤 ②取固体试剂 ③溶解 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C.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D.由于身体疾病的原因
2.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
A.由农村到农村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3.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 )
A.政府放松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控制 B.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
C.压缩城市人口规模的需要 D.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4.城市化发展最早和首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国家是( )
A.德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下图 是某四国人口构成示意图,回答5~6题。
5.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最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7~8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7.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 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