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 资源简介:
共40小题,约11910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3至8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下关于细胞代谢描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均能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B.生物膜系统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细胞中所有的酶均位于生物膜上
C.葡萄糖、K+进出细胞既需要载体,又需要能量
D.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效率提高,需要细胞呼吸提供大量能量
2.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离子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高浓度的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不足,抑制了细胞的吸收
3.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
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
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4.如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曲线所代表的种群增长过程中无生存斗争存在
B.假设甲种群第一年数量是N0,种群数量下一年总是前一年的1.7倍,则第5年种群数量是N01.75
C.大熊猫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最大
D.种群数量越高,该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