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省南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全科试题(5科6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福建省南平市2013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版)文理全套
福建省南平市2013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版)数学文.doc
福建省南平市2013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版)理综.doc
福建省南平市2013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版)数学理.doc
福建省南平市2013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版)文综.doc
福建省南平市2013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版)英语.doc
福建省南平市2013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word版)语文.doc
2013年南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 ,靡有朝矣。(《诗经•氓》)
(2)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李密《陈情表》)
(4)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乍暖还寒时候, 。(李清照《声声慢》)
(6)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安成康王秀,字彦达,文帝第七子也。天监元年,封安成郡王。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属饥年,以私财赡百姓,所济甚多。
六年,为江州刺史。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①。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 既而遭风,斋舫遂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②陶潜曾孙为里司,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③?”即日辟为西曹。时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
寻迁荆州刺史,加都督。立学校,招隐逸。辟处士河东韩怀明、南平韩望、南郡庾承先、河东郭麻等。是岁,魏县瓠城人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怀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琕,仙琕签荆州,求应赴。众咸谓宜待台报,秀曰:“彼待我为援,援之宜速,待敕非应急也。”即遣兵赴之。
及沮水暴长,颇败人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荆州尝苦旱,咸欲徙市开渠,秀乃责躬,亲祈楚望。俄而甘雨即降,遂获有年。及去任,行次大雷,风波暴起,船舻沦溺,秀所问唯恐伤人。
十三年,为郢州刺史,加都督。郢州地居冲要,赋敛殷烦,人力不堪,至以妇人供作。秀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堵,境内晏然。
夏口常为战地,多暴露骸骨,秀于黄鹤楼下祭而埋之。一夜梦数百人拜谢而去。每冬月,常作襦袴以赐冻者。
迁雍州刺史,在路薨。武帝闻之,甚痛悼焉。初,秀之西也,郢州④人相送出境,闻其疾,百姓商贾咸为请命。及薨,四州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秀美容仪,每在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都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覆之,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
秀精意学术,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节选自《南史•列传•梁宗室下》)
【注】 ①坚船以为斋舫:南朝梁武帝时佛教达于鼎盛,故视斋物为圣物。②征士:不应诏朝廷征辟的士人。③胤:后代。④郢州:隋以前的郢州一般指后来的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南朝宋从荆、湘、江、豫四州析置。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累被兵革,人户流散 被:遭受
B.寻迁荆州刺史,加都督。 寻:不久
C.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 简:挑选
D.百姓安堵,境内晏然。 堵:安定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萧秀“敬重士人”的一项是( )(3分)
①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
②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
③(秀)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即日辟为西曹。
④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
⑤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
⑥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重点表现萧秀仁惠爱民的事迹,萧秀每到一处就任,都招纳难民,安抚民众、抚恤百姓,以私人财物赡养百姓,所救济的人很多。
B.文章介绍了当时京口、郢州、夏口百姓累被兵革,人户流散、赋敛繁重,不堪重负的情况,客观地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百姓生活的艰难。
C.萧秀到江州任刺史时,不按崇佛的时俗办理,将坚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