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审题成功辨析
——“知‘此’知彼,方能百战败百胜”
长沙外国语学校 凌霄鸿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审题是作文的第一关,这一着棋关系全局,只有在审题时把细枝末节、方方面面考虑周全,才能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地作文。每个考生审题的方法和思路不同,但归纳其成功的经验,仍是有规律可循的:
1.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明确题意
俗话说“三思而后行”,说的是想和做的辨证关系。写作文审题也是如此,必先明确题意。在中考作文中取得佳绩的考生都知道,看到作文题目,一定要分析其题意。
第一,语法分析。也就是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题目的结构。就中考作文题目机构来看,既有以独字为题的,如《路》、《悔》,又有以合成词为题的,如《这件事发生在我们班》、《谈谈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两部分构成的题目,如《敬礼,老师》、《老师,您好》。可见,题目的语法结构是应有尽有的,写作前,要通过认真剖析,才能明确具体意义。
例1 《我投他(她)一票》
解析 题目是一个单句,主语是“我”,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宾语是“他(她)”,谁呢?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人?是好朋友还是“仇人”?是“三好学生”、优秀教师,还是最佳服务员、演员?可随意发挥:谓语“投”,表明对“他”有所了解,故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同时要写出为什么“投”,是因为人品好,还是因为能力强?通过以上分析就可以明确这个题目最重要的是要用事实说话,要有真情实感并选择是以表达这种情感的典型材料,决不要随便写几件事。
例2 《老师,印在我记忆中的深处》
解析 这个题目是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老师”,明确了写作的对象。第二部分是个非主谓句,谓语是“印”,什么“印”?是老师的循循善透,还是老师的辛勤劳动?为什么会“印”在“深处”?又要求选择对自己教益最大,同时又能突出老师形象的典型事例,具体记叙。“我记忆的”是修饰限制“深处”的定语,要求作者选取自己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老师来描叙。
第二,比较分析。就是把一个或几个相近似的题目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掌握要写的这个题目的特点。如要写作文《老师啊,老师……》,就可以与《我的第一个老师》、《严师》进行比较,三个题目都是写“老师”,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个文题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要通过具体的形象和行动,揭示出老师赤诚美好的心灵,在此基础上,抒发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记叙与抒情相结合,记叙要具体、生动,抒情要真实,自然。第二个文题中的“第一个”含义深刻,可以是上学时的第一位老师,也可以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良师益友,还可以是引导自己走上正路的第一个人……要写出他(她)是自己的第一位老师的缘由,写出老师的具体形象和性格特点以及对自己成长的作用,自己对他(她)的感情等。第三个文题则侧重体现一个“严”字。在学校里爱你的莫过于严师,严师出于高度的责任心,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可选取一二个具体的例子来印证。但要注意,不要写严师一味地严厉,而是对学生严中有爱。
这样一比较,不难看出,后两个文题中的材料在第一个文题中也同样能够用上,比较之后再来写作,行文运笔也就顺畅多了。
第三,联想分析。有的题目,文字本来就比较少,语法分析无法进行,比较分析也不好入手,聪明的考生往往会通过联想来丰富题意,增加透明度。如以《时间》为题作文,如果不通过联想,就题论题写题,这样的文章就显得太单调了。可拓展思维,通过联想:对于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