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审题成败辨析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作者 长沙外国语学校 凌霄鸿
清人薛雪《一飘诗话》云:“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说的就是审题的重要性。审题,就是仔细的分析、理解和领会题目的意思,是作文的第一关。这一关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审题标准,可以为写好作文提供可靠的保证,审题不准,甚至曲解题意,写作时就很容易跑题。审清题意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它在应试作文中所占的分值比重是比较大的。
初中学生的写作训练以及对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考察都是命题(半命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作文时如果能够通过审题领会命题人的出题意图,准确地把握题目的要求,从而能恰当的确定文章的体裁、选材范围、写作重点以及写作方法等,就能写出符合题意的好文章;反之,如果摸不透命题意图,拿不准题目要求,信笔写来,就会偏离题意,似是而非,甚至南辕北辙,写出的文章肯定要失败。
“要作文,先审题”,此话一点不假。
(一)“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审题失败辨析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考作文的失败,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即使就审题这一方面而言,每位考生的应试心理和对审题技巧的把握各个不同,因而导致了一系列的失误。
审题在应试作文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一般情况下,50分的作文,该项的分值通常有四个等次:一等,审题准确,内容切题,18—15分;二等,审题基本准确,内容基本切题,14—11分;三等,审题有明显偏差,扣题不紧,10—6分;四等,严重偏离题意,内容不扣题,5—0分。
应试作文中在审题方面可能出现的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不辨文体
应试作文中,如果作文题后的要求中已规定了文体,自然不存在辨析该用什么体裁的问题,如果未作要求,则必须仔细分析,以防文不符体。
在“审题成功辨析”一章中我们介绍过不少文章标题都有标志性文字,可据此来辨析文章的体裁,如有“记”、“忆”、“传”等标志字者写记叙文;有“谈”、“论”、“小议”等标志字者写议论文;有“赞”、“抒怀”等标志字者写抒情文;有“介绍”、“自述”等标志字者写说明文等等。这自然不错,但许多作文试题并没有标志字,这种方法往往行不通,于是一些考生就傻眼了,“管它是黑猫白猫”,一顿乱猜,失误就在所难免。
如山西省中考作文题《校园新风》,这是一道双关性命题,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应以记叙为主。要以记事为主,通过校园里新近发生的几件小事,来展示学校里广大师生崭新的精神风貌。可是有一位考生,把它当作《春风》之意来写,展示春回大地校园里一片青绿的景色,以写景方式为主,这显然偏离了文题和文体。又如浙江省中考作文题《我的一个好习惯》,这个题目可写记叙文,记叙自己有一个什么样的好习惯,并适当议论,谈谈这习惯好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