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六校2013届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0题,约9290字。
上海市六校2013届高三六校联合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1—30题做在答题卡上,31—40题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填写有关信息,如准考证号、姓名等。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属于右图所示古代文明区创造的文明成果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金字塔
C.佛教
D.阿拉伯数字
2.有专家查阅了多本欧美人所著的世界史,发现都无一例外的提到中国文明是“世界五大古文明”之一,中国文明开始时间是约公元前1500年。他们判断“文明”出现的标准是
A.最早的考古文物出土 B.比较成熟文字的出现
C.史书上的详细记载 D.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
3.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乡间居民步行进城,高兴地参加公民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
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的场面
D.在民众法庭上,其审判员从所有公民中抽签选举产生
4.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
5.“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6.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
A.创设科举B.改进活字印刷 C.重文轻武D.鼓励海外贸易
7.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的王朝B.没有自然灾害C.人民生活的富裕D.社会安定团结
8.12—13世纪欧洲大学兴起,法学与神学一样成为大学重要的课程,学校中对罗马法的研究一时盛行。出现这一状况的最根本原因是